Linux 硬盘分区与目录结构

事出必有因,这段时间在家里笔记本没带回来。使用家里的台式电脑,也算老古董了。要在linux下面实验点什么,又得安装虚拟机,一运行,机子就死在那儿了。于是乎,就萌生了安装一个linux的操作系统的念头。但是windows下面常用的软件,有一些是没有linux版本的,比如:印象笔记,百度云管家等


都知道,硬盘刚买来的时候还不能用。我们要先对其进行分区,分区之后进行格式化,最后才是安装操作系统。那么

什么是硬盘分区,为什么要进行分区?

分区和操作系统没有任何关系,因为分区是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进行的。我们可以简单的认识,分区就是将硬盘分割成不同的区域。

硬盘为什么要分区?因为操作系统在启动的时候会通过MBR来获得操作系统文件所在的分区,所以一个可引导分区是不可缺少的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新买的硬盘不能直接用的原因。而且进行多个分区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,所有东西放在一个分区,OS管理起来效率比较低,因为每次要检索的东西太多了。

最多能划分多少个分区?

由于磁盘分区表只能保留四条记录,所以一个磁盘的主分区+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。

上面提到了格式化,那什么是格式化?

格式化就是对某一个分区建立文件系统。比如windows的 FAT32,NTFS。 Linux的ext2,ext3,ext4等

文件系统又是什么呢?

文件系统就是指明要怎么组织数据到硬盘分区上,以及要怎么操作硬盘上的数据。(说白了就是一套API接口了,对于操作系统来说,只管调用文件系统的一些接口来存储和读取数据,而不用关系文件系统怎么组织数据)

明白了分区和格式化等几个简单概念之后,我们继续了解一下windows和linux磁盘分区的区别。

Windows下的磁盘分区相对linux来说比较简单,windows下面一个磁盘分区对应着一个磁盘符号。比如系统盘对应的盘符是C,其他扩展分区或者逻辑分区对应的盘符为 E , F , L 之类的。很好理解。那要是我们重装系统的话,只需要对C盘进行格式化重装系统,而D,E,F之类的盘符对应的分区上的数据没有被格式化,所以那些数据得以保留。

Linux下面就不像window那样直白了,在linux下,所有的磁盘,设备,都会当成一个文件或目录。

然后我们需要将我们的磁盘分区和linux下面的目录连接起来(类似windows的分区和盘符对应起来),分区和目录之间的连接称为挂载。安装linux系统的时候,我们需要将存放系统文件的分区挂载在根目录( / ) 下面。 linux存放数据到哪个磁盘的规则是这样的: 从当前目录往上级目录找,如果父目录没有挂载磁盘分区,继续往父级目录的父目录再找,直到最后将数据存放在和根目录同一个磁盘分区。

这样的话,我们就可以将磁盘分区挂载到其他的目录, 比如我们将sda3挂载到/home目录 , sda6挂载/usr/local目录。那这样的话我们在/home下面创建的文档,就会保存在sda3这块分区。在/usr/local目录下面安装的软件就会保存在sda6这块分区。这样就形成了好像windows的D盘,E盘。只不过window访问E盘对应的磁盘分区的内容是通过明确指定盘符,比如 E:/a.txt 。 而在linux下面所有的文件都是相对于根目录的。比如 /home/xxx/a.txt。

上文提到了挂载的概念,那什么是挂载?

挂载简单的说就是将一个目录和一个磁盘分区连接到一起,对这个目录的数据操作,都是对对应磁盘分区的操作。

上文中还提到了sda3,sda6。这几个字符串代表什么?

sd代表的是硬盘的类型,它代表的是SCSI硬盘。如果是IDE硬盘,那就用hd表示。当然,还有诸如固态硬盘之类的(题外话:固态硬盘目前价格挺贵的,前些时间查了一下,笔记本使用混合硬盘的大部分是在神州系列,而且价格都挺贵的。而挺火的联想Y50系列的都没使用固态硬盘。固态硬盘比普通的硬盘快很多。网上有人说普通硬盘开机40秒,用固态硬盘十几秒。这个没亲测过。
sd后面的a表示的是盘号。第一块硬盘用a表示(基本盘),第二块用b(基本从属盘),以此类推。而最后面的数字则表示分区,上文我们提到过,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。所以 1…4 就表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。 5 以后的数字就表示逻辑分区了。 上文中的 sda3 就表示: 第一块SCSI硬盘的第三个分区。 sda6 表示: 第一块SCSI硬盘的第二个逻辑分区(逻辑分区从5开始,6就表示第二个逻辑分区了)

更多关于怎么分区,每个分区应该分配多大内存,目前我没有具体实践过,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相关资料。

<<< 捐赠 >>>

转载请注明出处! 原文地址: http://webinglin.github.io

Sincerely!

References:

http://teliute.org/linux/Ubsetup/index.html

http://blog.csdn.net/cc_net/article/details/2894510

http://www.cnblogs.com/Athrun/archive/2008/08/04/1260350.html

留言

2015-05-18